2019年,全球汽车产业进入深度变革的关键时期。汽车技术、市场、政策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个大背景下,2020年1月1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开了以“把握形势
聚焦转型
引领创新”为主题的年度大型论坛。此次论坛将讨论全球及中国汽车产业与市场发生的重大变革,转型方向与路径,中国有关汽车的政策走势以及市场驱动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产业重组的机遇与竞争合作模式、电动汽车安全、核心技术突破、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顶层设计与规制创新等相关内容。
会议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三部处长、高级工程师任国勤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三部处长、高级工程师 任国勤
我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任国勤,我演讲的主题是“智电汽车供应链质量安全合格评定体系的构建”,与在座的专家探讨新能源车、智能汽车在新“四化”情况下产品质量合格评定体系的构建。以往合格评定体系构建主要是在重点在规性方面,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跨界产品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于车规级要求评价体系构建和推广非常重要。评价体系涉及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和全部供应链,是产业的生态构建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希望通过“提链计划”工作助力这个行业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助力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CQC是中国政府批准成立,原是质检总局直属事业单位,现随中检集团转隶到国资委,是多国政府和多个国际权威组织认可的技术机构,是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CQC总部设在北京,在国内有11个分中心,在全国有36个体系认证分支机构,在海外有33个业务推广平台,中心现有的员工1500多人,有超过6000多名可调配的检查员和审核员队伍,中心参与了80多个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工作。车辆产品认证是CQC的主要业务之一,从2002年开始我们为国内外主要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企业颁发了超过10万张产品认证证书。同时,为配合政府管理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我们持续开展创新技术研究,在新能源汽车认证、智能驾驶技术评价、功能安全技术评价、车辆网认证检测等方面研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认可,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认证和评价方面提出和实施了:从整车车到零部件到充电装置、从机到电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加强政府管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指导消费起到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质量工作,在《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中国高度重视质量的建设,不断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加优良的中国产品和中国服务。强调合格评定和质量认证要真正成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我国汽车工业已经高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的产销大国,汽车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时代已经来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石油安全、交通安全、环境污染、交通和停车配套设施方面的诸多问题等情况,应对这些问题主要技术对策就是“新四化”,以技术创新应对挑战和保证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性补贴逐步退坡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正面临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和质量安全基础不稳定阶段,分析供应链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正是我们研究与之匹配的合格评定机制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新能源汽车结构和零部件成本的转变:传统燃油车是由
动力系统(发动机、燃油系统、排气装置)、传动系统(含变速箱)、制动系统、汽车电子、底盘、车身、内外饰以及通用件组成;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例)是由动力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制动系统、汽车电子、底盘、车身、内外饰以及通用件。电动汽车由于结构不同,在成本构造上也不同于传统燃油车,占比最大的是电池及动力总成,不同车型略有差异,约占车辆总成本的一半左右,电机及电控各占10%左右;传统汽油车上,与发动机及动力总成只占车辆总成本的15%左右;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发动机、变速箱组成的动力总成直接决定汽车性能和品质,是汽车的核心,整车企业一般几大总成都自主研发;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核心动力总成已经变成了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并且各项新技术和新零部件仍在不断涌现,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供应链变化很大,电动汽车零部件总数比传统燃油车减少约1/3。欲进入汽车供应链的跨界企业大幅增加,车规级要求差距也较大,挑战也大。
跨界零部件企业进入汽车供应链的挑战:在研发设计阶段--由于汽车产品涉及人身安全,且运行条件很苛刻,车规级的零部件设计参数往往远高于非车用领域,因车规级零部件长期处于高振动、高湿度、高温度的工作环境,且对装配体积、重量和制造成本有严格限制,对工作寿命要求高(通常为20万公里或15年以上)等特点,车规级零部件相比于消费级和工业级产品有着更高的产品标准;在生产制造阶段--汽车产品的生产制造要求也远高于其他工业级、家用消费级、IT通讯等领域的制造要求,比如一线车企对零部件的不良品率要求不超过15ppm,一些车企对零部件的不良品率要求也不超过20-70ppm,而其他行业如家电、数码类产品可接受的不良品率高达几百ppm;而且汽车的全寿命周期符合质保、三包、召回等要求,动力电池要符合国家有关回收再利用要求。
完善跨界关键零部件车规级标准和检测方法:近年来,电动汽车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其原因并不能简单归咎于电池等零部件不够安全。电动汽车中新增了很多电子元器件,但却缺乏车规级产品设计标准,以及检测和认证方法。比如熔断器,在民用消费电器领域须进行CCC认证,在车用领域中反而没有明确的认证和评价方法,车用领域熔断器的温湿度工作范围,振动要求等远高于民用消费电器领域。
由于车规级设计标准和检测认证方法缺失,领先的车企通过自行研发和测试,建立了企业级的标准,部分实力较弱的车企会忽视这些细节问题,有些直接将民用品用在汽车产品里,这就增加了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行业相关部门大力合作,将涉及安全的跨界产品的车规级检测标准、方法尽快制定完善,让零部件企业了解开发车规级的产品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在技术创新迭代速度明显加快,跨界融合技术发展,汽车供应链进入变革和重塑的重要阶段,随着大量新兴、跨界供应链企业的涌入,涉及质量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控制功能的电子电器元件和系统大量车用,这就带来标准体系不完善,验证方法不统一,车规级的生产管理要求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而且由于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电动汽车的先发优势,相当一部分问题在国际上找不到统一的、成功的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的今天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新四化”是产业新趋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电子、电气、通信等创新技术等正在加速进入汽车行业,整车企业作为面向消费者的最终环节在供应链中无疑是最重要的角色,整车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挑战、整零合作模式挑战及供应链管理挑战。新能源汽车在“三电”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检测面临很大挑战,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车联网、V2X等全新技术的涌现,使得整车企业无法在现有供应链企业中找到满足自己研发需要的供应商,只能跨界寻找和培养新供应商。而供应链的质量,直接影响汽车质量安全。在技术创新迭代速度明显加快,跨界融合技术发展,汽车供应链进入变革和重塑的重要阶段,随着大量新兴、跨界供应链企业的涌入,涉及质量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控制功能的电子电器元件和系统大量车用,这就带来标准体系不完善,验证方法不统一,车规级的生产管理要求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而且由于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电动汽车的先发优势,相当一部分问题在国际上找不到统一的、成功的解决方案。
质量安全是汽车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做为主要的认证机构,CQC在车辆认证过程中极为关注产品的安全、环保、健康等项目,关注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关注行业在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进程中,汽车产品在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关注供应链的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建设。我们愿意利用多技术领域和全方位质量服务能力助力智电汽车供应链质量提升。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是汽车行业权威智库和合作平台,有丰富的政府和行业资源,有跨界、跨领域的行业整合能力,同时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对行业实际问题的准确分析,也在重点研究供应链体系。
共同的目标和友好的合作基础使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携手,策划设计和启动了“提链计划”,共助智电汽车供应链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和优化供应链供求生态。依据之前的研究成果,遴选出车用熔断器、接触器、高压线束及连接器等几类安全功能器件,作为“提链计划”首批试点器件。
通过试点案例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配套一些电子电器件、线缆等产品的车规级质量标准和评价技术规范不完善,如何提出配套要求和如何满足要求困惑着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这再一次证明了我们开展提链计划的必要性。
我们希望通过CQC与百人会共同启动和实施“提链计划”,共同携手行业企业,团结组织行业专家和技术机构,从标准制修订、评价技术研究、产品质量认证等方面入手,通过认证评价传递信任,与行业共享研究和评价结果,助力供应链产品质量提升,推动优化供应链生态,建设公共共享平台,服务政府管理、服务行业发展、服务社会各方。下一步我们希望合作更加密切,团结行业有关部门和企业参与相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