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周五表示,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及时调节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特殊时期出台的政策将适时适度调整。
在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来自央行、中国银保监会的官员普遍认为,从趋势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之前出台的政策正在发挥效果,市场信心也在恢复。
“从实体经济的三大需求、从供给、从金融角度判断,中国经济都是比较强劲的,动力比较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要考虑下一步的政策。”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说。
他指出,近一段时间,国际上都在讨论疫情期间采取的特殊措施未来如何退出。“特殊时期的政策也不能长期化,大家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一致的意见是,退出是迟早的,也是必须的,但是退出的时机和方式需要进行认真评估,主要是根据经济恢复的状况进行评估。”
刘国强强调,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效果”。另外,“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政策突然中断可能很多方面适应不了。所以调整政策要评估,要考虑这些因素。”
孙国峰表示,对于一些长期需要支持的领域,监管层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央行将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创新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
在评价今年的货币政策时,刘国强说,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坚持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的方向,以制度和政策的确定性应对高度的不确定性,“效果是好的”。
“政策要有确定性,货币政策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量上要有一定的数量,当然不能太多,不能溢出来。另外,资金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要有确定性的预期。还有,资金去哪里?要去实体经济,不要去玩“钱生钱”的游戏。”他说。
为缓解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中国政府提出了今年金融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元的目标要求。
据刘国强披露,1-10月,金融系统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合计向实体经济让利大约1.25万亿元,完成了全年让利1.5万亿元的序时进度。预计全年可以实现1.5万亿元的让利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