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13日,“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2020)”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旨在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世界级平台,持续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全面开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征程。下面是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尹颖在本次论坛上的发言: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 尹颖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非常有幸今天有机会分享一下车路协同方面北汽作为一个车企我们的想法。
今天分享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谈一谈对车路云的体会。另外,在重要的场景与关键技术方面我们如何解析的,最后针对北汽在车路云一体化方面的实施落地方案做一个方向。
国内随着新基建和新一代智慧交通大的背景下,基于大5G发展迅速的推进,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的纲要,将助推整个车路协同的产业发展,提出人车路云系统协同发展的概念,并将其列入了构建智能创新体系,大的发展战略下,2020年6月北京市政府发布了新基建方案的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在北京亦庄落地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项目。
总体建设以车路云等交通设施互联的大型工程,支持6个功能,包括自动驾驶一些落地,兼容实现商业价值,汇集日常出行,服务城市道路交通,赋能城市高水平治理,培育核心的智能网联的企业。
看一下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美国2018年发布自动驾驶3.0,助推自动驾驶技术和多面交通多面的融合,在美国多个洲落地试点验证,欧盟加强试点工作,2018年发布自动驾驶推进的时间表,大力推进道路侧式。日本,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在2017年发布了自动驾驶远程系统道路侧式的许可基准,在整个道路侧式上允许无人情况下开展车辆测试。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基本建设,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的进展,核心的技术和设备的标准基本修订完成,行业应用类的标准正在持续性的完善。核心模组和终端的产品研发取得产品端的进展,产业技术程度逐渐的提高,北京、无锡、上海、重庆等地建设全覆盖测试场景,为车企提供很好的测试落地的环境。
但是车联网平台端的运营和安全管理的机制方面,处于探索阶段和商业化的进展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政策方面支持发展,单车智能遇到成本高,无法商业化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人车路云协同的时候,我们如何发展?第一阶段在标识、标线,信号灯一些方面做探讨,未来数字化、信息共享、融合感知做了很多的探索,目前自动驾驶车在识别道路红绿灯的时候有一个摄像头做这个事情,给整车带来巨大成本的压力。
刚才提到所有的社会道路对信号灯的信息开放,从产业化过程中把摄像头的成本减下来,是我们希望的。未来车路协同一体化控制方面如何落地,实现双向的信息协同,多智慧,多能源的形成系统最优化的共同决策,最终交通会参与车辆的控制和车辆的行驶安全中来,车辆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交通工具和孤岛,实现信息互通和融合安全控制。
整个产业过程中,系统的架构我们做了一个梳理,路端追求智能的辅助,不管是V2X连接摄像头,雷达,RCU的连接,还是通过车联网连接的应急设备的情况,都是通过车路云协同的方式,通过V2X上协同到车内,获得更多车辆行为分析用的数据,预测路面的状况变化,影响车辆的驾驶。在成车端,精准的控制是我们的目标,从L1-L5,整车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L3以上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传感器成本占据整车成本大量的份额,如何制造车规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车路协同是很好的突破口。
通过路侧感知信号降低成本,确保车的安全、可靠、稳定是必须的前提。同时自动驾驶需要大量的数据保证更安全的算法和更安全的运行,数据的获得不能单一的靠车厂和企业采集,更多通过采集信号,通过V2X设备实现一些共享。另外,大家知道未来智能汽车需要不断的OTA的更新,不断快速迭代,如何实现这种系统安全策略和安全前提下,实现不断的软件升级,这也是未来给车厂硬件定义汽车和软件定义汽车转型的机会。
云端原来汽车是独立的智能智能交通工具,如何和外部生态连接起来,也是云端统筹管理带来的话题,将云端和路端的信息到云端形成计算决策,形成新型的交通架构,是我们车企未来发挥自己的一些作用。同时车端和路端实现基础设施全面信息化以后,实现顶层的数据化影射。从交通领域如何把交通设施的信息数据化,车厂也在思考如何把所有车实现信息化,通过V2X广覆盖通讯的网络,协同融合感知,数据融合计算,构建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围绕用户需要的场景落地,我们认为协同是运用场景,有一个渐进式的发展,首先在通用场景,结合通用交通设施,动态的避让异常,前方有一些车辆的碰撞事故,或者临时的交通管控,我们很希望第一时间获得后临时的修改我们的规划路径,包括危险路段的预警和测速自适应的控制,感知盲区的提醒,道路施工的安全保障,基于这样的通用场景,我们在特定的场景领域,在城市道路上落地,像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保护左转,探头,这段时间我们在测试,包括北京和上海相关路上,车辆在最内测车道行驶的时候,旁边的树林树木比较高大,树枝会影响场景,如果有一些V2X设施告诉我们这些绿化带,保障车辆安全的驾驶,通行引导方面也是非常好安全落地的场景。
包括高速公路上,我们认为自动驾驶货运物流编队行驶也是非常好车路协同落地场景,封闭园区,刚才专家提到,自动驾驶物流车的调度和管控,以及环卫车自主驾驶,大家有遇到的困扰,车多了停车位非常难找,周末去一个商场绕一个小时找不到车位,把车放到路口以后,就可以有自动泊车的功能,自动寻找停车位,是非常好的用户体验。
我们也在进行这方面产品开发,目前自动泊车增加的成本非常少,大概5000以内,带给用户非常好的体验和使用,这样会非常快落地的。包括无人驾驶的小巴,谁很好的实现落地的场景。未来在车路云协同过程中,很多关键技术需要攻关和推动的。
我们认为整个技术会分为三个框架,一是成熟的技术,随着几年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包括在交通设施的数字化,还有整个V2X,ETC,OBU这些方面有相关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形态逐步的成熟。存在优化型的技术,前一段时间在上海实现四跨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之前测试场景和道路有限,我们没有进行压力测定,在四跨实现压力测试的过程中,反复测试发现许多需要优化和场景和功能,影射出我们确实在技术和产品开发中逐渐把测试中反馈的问题快速的跌打,在技术产品端实现,未来还有起步的技术在车路云协同产业落地的时候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包括车路云协同的控制,协同的调度,以及车路云协同的一些感知,这些方面带来很多的挑战。
举个例子,孙所长也提到,30万个交通路口,只有几万路口安装智能设备,把自动驾驶车端自身传感器降低成本,路端的设备告诉我们,有一些没有控制信号的传输路段如何解决,带来很大的挑战。分析下来,整个车路云产业链非常长,车企持续性的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持续的投入。比如说车端的一些车规级的芯片,操作系统,包括一些算法和现在,车端所有ECU端控制的打通,这些是车企一直投入不断的优化。
在路侧如何实现智能化,也是难点,不管技术上还是产业化,包括承载的通信芯片,V2X产品,包括智慧道路如何让道路有效信息传输出来,包括新增的一些云控平台,把运营商的信息,包括服务运营商的信息服务接进来,包括云端的算法,云控平台,华为的专家也会介绍,这方面如何实现融合,我们认为智能的路侧是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车企持续性的投入在安全、稳定、可靠、用户服务、舒适四个层面不断的投入,做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融入交通领域以后,更多的实现车端的数据和交通的数据融合以后如何做,实现两个产业,包括多个产业的融合。
同时我们认为5G智能网联应用场景模式非常值得关注,目前看大范围的形成商品形态可能还是值得商榷的,不管处于成本的考虑,还是全场景覆盖的考虑,特定的商用场景先行先试是非常好的陈产业落地的模式。刚才提到特定领域,四跨区域实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是非常好车路云协同一体化的场景落地,包括自动驾驶公交车,货运物流,环卫车,无人驾驶小巴,这些场景北汽现有的产品在明年年初北京亦庄高级别示范区实现相关的落地和测试运行。
我们重点关注产品和方案的落地,比如说高速公路的方案,各个车企商品化阶段在高速公路追求场景上落地,如何实现路侧设施信息以后提供更好的提供场景,也是我们逐渐摸索和探索的。在城市交通路口,以及一体化的智慧杆和城市级各种运营场景下做,我们会重点的关注,一步一步分阶段的实现。
整个车路云协同一体化大的产业背景下,我们提炼三个词,聪明的车,L4,L3,面向更高级别无人驾驶的,自动驾驶协同的防碰撞的驾驶,实现车辆的数据孤岛和生态,交通实现互融互通,这我们的核心。智慧的路,新基建赋能车路协同,我们认为协同道路运营交管部门车厂必须做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界定标准的数据接口,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陆续出台,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云控平台方面,我们认为必须考虑车端的一些诉求,比如说车辆的数据安全,很多协同过程中涉及到车辆一些控制,这些是安全等级非常高的,我们也认为安全必须由车厂承担,所有的数据和车辆控制是需要将数据上传到企业的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平台保障车辆安全。
路端和云端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是非常大的挑战,单车成本方面找到降低单车智能的传感器,通过路侧设备和信号引入达到平衡点,实现协同云控平台的资源共享。
最后我们认为,我们有三点建议。
第一,车路交叉。相互互相深入了解,车辆作为工具,更多保障安全和安全监管,我们有更多的数据交互,信息交互,未来有控制的交互,这些增顶层涉及,深度交叉以后,政策优势共享的方式如何加强合作,加深连接,加速成长,从车路协同方面,根据车辆的需求,制定路段的规划,政策标准同步跟进,实现共赢商业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车辆不单是商品本身,未来围绕数据产生新的服务价值也是车厂的思考,最终形成车路云的一体化,实现统一接口,统一标准,安全、互利、共赢。
最后希望在整个行业内,不管车企,交通领域,还是其他的领域,产业我们希望有一个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