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交管局召开《2017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2017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确定了2017年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7个方面40项工作任务。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建管结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综合施策、软硬件并重,聚焦关键问题、突出重点区域、强化社会共治,大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效改善绿色出行环境、切实加强交通精细化管理,确保缓解交通拥堵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目标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中心城区路网交通指数控制在5.7左右,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2%,城市交通运行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2016年行动计划任务全部完成
中心城交通指数5.6 同比下降1.8%,绿色出行比例达71%
自2004年开始,市政府逐年制定阶段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到2016年已执行到第十三阶段。2016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年度行动计划任务全部完成,我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1%,中心城交通指数为5.6,同比2015年下降1.8%,“十三五”交通缓堵实现了良好开局。
次支路建设取得突破。成立次支路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大幅提高对区属道路的补助力度,制定并实施加快核心区道路建设项目审批的工作意见,审批时间压缩300余个工作日。城六区开工建设101项次支路项目,其中完工49项。完成113项常规拥堵路段和路口等交通节点疏堵工程。
路网建设进展顺利。京津冀区域路网加快互联互通。京台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32公里,国高网7条放射线京内路段全部打通,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14公里;实现京秦、首都地区环线、延崇等高速开工,在建里程348.6公里,为近年最高。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快速通道广渠路二期建成通车,城市道路里程达6374公里。
绿色出行体系不断完善。16号线北段建成并开通试运营,成为全市首条采用大运量8A编组的地铁线路,同步开通14号线朝阳公园站和15号线望京东站,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74公里。地铁安全运营水平持续提升,完成1、2号线共19座车站安全门加装工程。全年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36.6亿人次,最高日达1270万人次。地面公交运行条件不断改善。新开、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88条;高铁快巴、快速直达专线等多样化公交线路达350条次。开通专6路等接驳线路,重点改善16座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换乘。 三环路、京藏和京港澳高速三条公交专用道正式启用,专用道总里程达845公里。全年地面公交完成客运量36.9亿人次。自行车步行环境显著优化;完成三环辅路等364公里道路自行车道综合整治;共223条道路人行步道增设阻车桩。
停车综合治理全面开展。编发停车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组建市停车管理事务中心,初步建立市、区、街(乡镇)三级管理体制。城六区选取12个街道作为试点,实现区域基本车位平衡;挖潜增加3841个居住停车位,新增6602个公共停车位。研究制定路侧停车管理改革方案,启动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停车秩序大整治专项行动,秩序严管街达150条。
交通信息化支撑行业发展。开展了二、三环之间主干路共85个路口的绿波协调工作,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路况信息发布周期缩短至2分钟,六环内县道以上道路覆盖率提升至93%。“北京交通”APP上线,为市民提供“指尖上的交通”服务,累计查询量达上亿人次。
搭建起治理交通拥堵大讨论互动平台。开设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治堵大家谈”周播节目和腾讯大燕网“交通缓堵,我来说几句”讨论和建言献策平台,实现固定化、常态化开展交通理念分享和社会交流互动,征集群众意见建议30余万条,形成缓解拥堵社会共治的局面。
以钉钉子精神推动2017年缓堵行动计划落实
2017年交通指数控制在5.7左右 绿色出行比例达72%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交通供给能力
加快打通道路微循环,城六区开工建设次干路、支路不少于90条;实施疏解道路拥堵节点改造工程100项;推进6号线西延、7号线东延、平谷线等20条轨道线路建设,开工建设CBD线和燕房支线;加快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完成北苑路北延、青年路南段、化二东侧路工程。加快推进长安街西延、北辛安路、京良路东延及大红门南路等工程,开工建设来广营北路、古城南街等工程。加快推进西外大街西延、姚家园路、京包路、京密路等重点道路的升级改造工作;加快城市副中心道路建设,建成运河东大街、宋梁路等。开工建设广渠路东延、京哈高速公路与九德路立交等工程,加快推进京塘路升级改造;推进京津冀路网互联互通,实现京秦高速全线峻工。实施京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新机场配套道路,加快推进新机场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新机场北线高速公路;推进冬奥会、世园会周边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兴延高速公路、延崇高速公路建设,统筹做好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周边道路建设;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及公交场站建设。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创造良好绿色出行环境
分段开通试运营S1线、西郊线、燕房线,新增运营里程3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新增公交专用道40公里以上。实施三环路、京藏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公交专用道科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形成连续的公交快速通勤走廊;优化自行车出行环境,完善步行系统。完成600公里自行车道治理,在三环路以内主要道路人行步道上设置阻车桩,防止机动车占用人行步道。结合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步行绿道系统;引导共享自行车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新开、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0条;完善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接驳换乘。研究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换乘方案,做好地铁S1线、西郊线、燕房线等新开通轨道交通线路的公交接驳换乘,实现站点周边500米内公交车站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静态交通治理 大力整顿停车秩序
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提高轨道交通驻车换乘(P+R)服务水平,落实驻车换乘停车场随轨道新线及在建线路同步建设并投入使用;开展居住区停车综合治理。城六区各选择5个区域作为试点,将区域停车管理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鼓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共同参与,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增划车位、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等方式,增加基本车位供给;协调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因地制宜引入社会企业参与停车治理,提高停车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深入推进路侧停车管理改革,扩大城六区和通州区路侧停车改革试点路段范围;加大停车秩序治理力度,停车秩序严管街范围扩大到180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通过“互联网+交通”治理拥堵
加强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推进交通行业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动跨部门数据融合共享。科学设置交通分级预警标准,构建综合交通运行预警管理指标体系。加强城市交通趋势预测研判,及时发布交通运行预报信息;开展主干道路绿波工程,优化调整100处路口、关键节点信号配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推广新能源车分时租赁,年底前达到2000辆规模。
加强区域交通治理 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城六区以故宫、什刹海、大山子、清华大学、天坛医院、石景山万达商务区等区域为重点,组织实施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努力打造交通运行组织高效、交通节点畅通、空间资源匹配共享的交通综合治理示范区。远郊区以新城、重点商圈、旅游景区周边道路为重点,开展区域交通综合整治,改善交通环境;优化重点路口路段交通组织;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对学校、医院周边地区的交通秩序管理;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道路交通运输秩序管理。
加强政策支持 优化城市交通管理
健全完善城市开发强度与交通承载力匹配机制。研究制定利用疏解腾退土地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土地一体化开发等政策,形成城市功能、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模式;优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手续办理效率;大力推广“互联网+”办公模式,鼓励中央商务区(CBD)、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重点功能区内企业实施弹性工作制,从源头上减少高峰时段交通出行。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共治共建良好氛围
搭建治理交通拥堵互动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参与,推动社会各界在治理理念和思路上逐步取得共识。继续推进交通宣讲,引导绿色出行,培育交通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