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改革举措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激发经济活力和动力。
会议指出,要下更大力气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门槛。聚焦补短板、扩内需、稳就业,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方面,向民间资本集中推介一大批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控股。
同时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帮助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指出,民营经济在就业、税收、财政收入、投资比重等方面对经济贡献大,下一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加快基建投资,应该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其中很多政策支持层面的问题要解决。
“民营企业在很多资源方面存在失衡问题,这种失衡主要表现为民营经济贷款难、贷款贵、进入难,这些问题现在要加快解决。”他说。
破除民间投资障碍
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稳中向好,面对当前新形势新变化,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精准施策、预调微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听取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汇报,要求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
会议指出,要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帮助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难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宁波市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剧锦文指出,目前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下行压力。很多民营企业考虑到形势不确定,采取以现金为王的办法,减少投资,这对经济发展不利。国务院目前提出放开很多领域给民企投资,并推介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这可以吸引投资,但是仍要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养老院建设需要土地,但是地方土地价格高。“这个时候就要采取一些政策设计,找到平衡点,让企业能承担得起土地费用,同时又能发展养老产业。”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本次提出要给民企很多商业潜力大的项目,关键是地方政府是否愿意放开准入。比如像高速公路、铁路等很多投资项目,有很好的收益,但民企进入仍要突破不少障碍。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延续了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此前的会议提出要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并提出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安全环保优先,并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独资或控股投资,促进产业升级。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丛亮在8月15日的新闻吹风会上也指出,下一步要进一步巩固民间投资向好势头。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使民间资本能够参与进来,这也有利于降低整个政府的债务负担和债务率。
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
同时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尤其是营改增等减税措施要抓紧到位。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传导机制,采取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缓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
刘迎秋指出,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关键是如何要实现共同发展、平等竞争。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放大企业家精神。重点还是应该在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方面。“这方面我们做的仍然是很有欠缺或者不够的,现在正好是要补这个短板。”他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各月民间投资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且领先优势逐月加大,一季度、上半年和1-7月份民间投资增速分别比全部投资高1.4、2.4和3.3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民企投资信心在回升。
1-7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大幅高于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5%的增速,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15.1%,制造业投资增长8.6%,服务业投资增长9.7%。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丛亮8月15日指出,支持企业发展,要支持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降低企业非税负担,特别是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好改革开放和放宽市场准入的一些重大举措。包括在一些基础设施领域,可能要拿出一些项目来,请民营企业更好地参与,有效改善“玻璃门”和“弹簧门”的情况。
“我们要创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是不会关上的,始终是要打开的,而且可能会开得越来越大。”丛亮在8月15日的新闻吹风会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