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九部委印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旨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计划》提出,到2020年,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政策环境初步形成。到2022年,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水平明显提升,生态保护补偿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互动关系更加协调,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撑。
对此,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重要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有利于让生态保护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计划》指出,完善生态保护补偿融资机制,将根据条件成熟程度,适时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范围。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生态保护地区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特点的绿色信贷服务体系,支持生态保护项目发展。
汤烫认为,从金融政策切入到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更具实际意义,重点要将地方金融作为出发点,把财政补贴以及其他政策授权给村镇中小金融机构进行生态补偿。另外,要建立指导机构和考核机制,打造绿色金融清单。同时,以结果为导向建立成果评价机制,对绿色金融项目进行督导落实,并分享成果。
《计划》强调,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生态保护地区政府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共同发起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支持以PPP模式规范操作的绿色产业项目 。鼓励有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探索绿色保险参与生态保护补偿的途径。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