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CPI环比、同比涨幅稳中略涨,PPI环比涨幅扩大,同比涨幅回落。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涨幅扩大的影响,CPI
PPI环比涨幅均得到拉升。统计局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7%。PPI同比上涨4.1%,环比上涨0.4%。8月,CPI和PPI剪刀差继续收窄,年内通胀仍将持续温和。
9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3%,涨幅连续四个月攀升,创下年内次高。
“本月CPI大幅反弹基本在预期之内,对CPI拉动较大的因素分别为水灾、猪瘟、夏粮减产以及房租上涨,偶然因素占比较重。核心通胀维持稳定,同比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涨价因素在进入9月后多难有强劲表现,未来猪瘟控制情况、油价走势将会对CPI走势带来影响,不过总体而言,年内通胀仍将持续温和,全年CPI同比高点在2.5%附近。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全年的CPI目标定为3%左右。
“展望年内,尽管食品价格面临上涨压力,但医疗保健价格同比将延续回落的态势,一定程度上抵消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年内CPI水平仍然温和可控,不足以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兴业银行分析师郭于玮认为。
猪价拖累因素减弱
8月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上涨是CPI同比涨幅扩大主因。数据显示,8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扩大1.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
“8月全国大范围高温炎热和大雨天气,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储运,导致鲜菜、鲜果、蛋类、肉类、奶类食品价格环比都有明显上涨。同时,猪肉价格同比跌幅明显收窄。”
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称。
具体而言,鸡蛋、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10.3%、4.3%和5.5%,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是推升食品项上涨的主要原因。其中,鲜果鲜菜价格涨价明显,鲜果项目CPI同比上涨5.5%,涨幅扩大5.1个百分点,鲜菜项目CPI同比上涨4.3%,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猪价对CPI的拖累持续减弱。8月高温天气叠加局部疫情,猪肉供应有所收紧,猪肉价格同比跌幅缩小至-4.9%,为年内最低跌幅,影响CPI下降约0.12个百分点。可比数据显示,7月猪肉价格拖累CPI下降约0.24个百分点,6月拖累约0.32个百分点。
“猪价同比跌幅放缓,一方面是去年下半年环保拆迁对能繁母猪产能带来影响,使得今年6月份以后,猪肉供给增幅放缓;另一方面受非洲猪瘟消息影响,北京、上海等地猪价涨幅明显,对猪价上涨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称。
郭于玮认为,生猪疫情导致猪肉供应减少是引起8月猪价上涨的重要原因。8月猪肉价格的涨幅显著超出季节性因素可以解释的范畴。今年8月猪肉CPI环比上涨6.5%,明显高于2011年至2017年同期均值2.9%。
非食品价格方面,油价上涨和旅游价格抬升为主要推动因素。其中,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上涨19.4%,旅游类价格同比上涨5.6%。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房租引发热议。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租赁房房租同比上涨2.6%,环比上涨0.6%,而
6、7月份该数据环比分别上涨0.2%、0.4%。可见,8月房租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CPI中的租赁房房租是全国性数据,但现在全国具有成熟租赁市场的也就是十几个城市,大部分二线以下的城市房屋空置率较高、流动人口数量有限,租赁市场并不成熟,因此租金涨幅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城市。“这就使得实际一线和热点二线的租金涨幅要远远高于统计数字,估计环比增长幅度应该有3%-4%,对当地流动人口带来的影响也更大。”
年内通胀温和
未来通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猪瘟控制情况及油价走势等。
“油价是非食品项的最大构成项目,近期国际油价的震荡体现出的边际变化有限,但长期来看油价仍然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间,预计油价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推升通胀预期的重要因素。”中信固收团队称。
朱增勇认为,未来猪价走势还要看生猪疫情能否稳定下来。如果稳定下来,过了中秋节以后,随着消费季节性下降,猪肉价格会出现下跌,对CPI下拉幅度会加大。
不过郭于玮认为,生猪疫情导致的猪肉供应偏紧仍可能持续。一方面,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病在我周边国家长期流行、不断扩散蔓延,再次传入风险依然很大”。另一方面,一般直到疫情结束后约三个季度猪肉供给才恢复同比正增长,而猪肉需求与疫情的关联并不明显。
虽然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年内通胀总体温和,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刘学智称,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减弱,食品价格不会持续上涨。目前猪肉价格仍然同比负增长,预计四季度猪肉价格可能企稳回升,但不会大幅走高。随着调控政策效果显现,房租并不会形成全国性上涨趋势,对物价的影响有限。因此,CPI不会持续走高,走势将较为平稳。
“年内通胀水平大概率维持在货币政策的合意水平之内。”朱启兵认为,“如果梳理一下导致通胀预期上行的因素,主要是水灾、猪瘟以及国际因素。而通过货币政策收紧抑制通胀的逻辑是控制需求,这一点显然与导致目前通胀预期上升的原因不符,也与当前基本面的数据矛盾。”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称,通胀温和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直接影响,货币政策仍将以维持国内相对稳定的低利率环境为主,一方面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防范去杠杆过程中的风险。具体操作方面,9月央行应该不会跟随美联储“加息”,目前资本流动压力不大;是否定向降准取决于未来的实际情况,不论央行采用什么形式,流动性方面会保持相对充裕。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