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科技 王哲
“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于2019年8月30日~9月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壮大新动能”。会上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发表演讲。
内容如下:
行业在这一轮变革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激烈的碰撞,让我作为汽车行业创业大军中的一分子,感受到了来自时代的眷顾,新能源、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是当今行业最热门的三大方向。新能源产业近三年销量大增,截止到今年6月份新能源车总保有量截止到3.5万辆,从底盘、电池组、汽车电子技术均在模块化、电子化方面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有较大的提升,从L2级自动驾驶,接下来L3乃至于L4级自动驾驶,大功率无线充电即将成为新一代新能源车的标配。
大部分用户对新能源车的态度仍然是比较传统的,价格、质量、服务、体验缺一不可,价格的优势逐渐缩小,提供高质量更人性化的服务,提升乘用体验是每一个主机厂更加关注的,我们有感科技在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从高科技电子配置,云平台服务方案,大功率无线充电,我们志在给消费者和与我们合作的主机厂客户提升用户体验,及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产品和服务。
凝聚了各种新能源科技的车,实现了自动巡航、自动泊车,甚至不久的将来实现自动驾驶,还要车主手动、拉线充电,而且安全性也会大大地提升,目前国际上新能源产业发展最均衡的地方不一定在中国,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和充电桩的保有量比例非常悬殊,距离很多欧洲国家有不少的差距,且在无线充电的应用方面也有着不消的差距。
挪威充电桩数量和新能源车保有量比例接近于1:1,即将全面铺设出租车的无线充电等车位,出租车在侯车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无线充电。在挪威冰天雪地的冬天,出租车不用考虑下车操作充电了。在英国大功率无线充电道路在铺设,每隔5公里就有1公里的无线充电道路。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在普及中有诸多的尝试,顶尖的机构和实验室都在不断地积累中积累了很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全面革新的技术。
今年的国际新能源大会上,万主席提出新能源八大前瞻技术之一就是包括无线充电,我们有感科技是针对国内最领先的技术,从芯片到系统集成是我们所关注的。名古屋大学的田养浩教授凭借着L4D的蓝光获得了一等奖,在半导体IMDM国际峰会上,制成的无线充电芯片可以实现远距离高功率的充电技术,这是我们合作的一大主攻方向。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华人教授范尚回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所从事的研究基于守恒定律,开发动态的大功率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在道路上边走边充,目前国内几大试点今年和明年纷纷启动了。
新能源汽车不再为续航里程担忧的时候,我认为产业光辉时刻才真正到来。加强与国际合作是务实的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是每一个科技企业所秉承的科技理念。
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的无线充电技术产品是什么样子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地面电源、地面发射线圈、车载一体化接收器,目前这一技术我们与全球多家伙伴进行合作,包括特斯拉、本田、宝马等等,目前与广汽新能源等几家合作紧密。
在我们的研发基础上基本成熟了,在可控的场景下小规模试用了,实现最终目标让大功率无线充电走进千家万户,让老百姓都能用得起,还需解决三个关键的问题。分别是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
今天我想第二次发布一下我们这一项新技术,全新一代技术,车载线圈采用了超薄的设计,仅仅是耦合线圈安装于车辆底盘中央,扁平地面的设计,不占用多余的面积。更安全,传统的无线充电,在发电线圈之间发出很强的交通电磁场,如果金属异物没有监测到的话会极快地进行加热,把一枚硬币进行加热,不到10分钟这枚硬币会被加热到140度的高温。基于新技术的实验结果,使硬币仅仅被加热到65度,从根本上消除了火灾隐患。温度过高的话,金属异物可能会被熔化,或者容易被点燃。
如果监测到金属异物只能停机等待人工处理,十分不方便,用户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开着新能源车回家开始充电,凌晨的时候随风飘来一个金属异物,就停止充电,这是十分不方便的。我们的新系统在有异物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这是非常好的用户体验。我们的新系统可以距离20cm以上的程度可以容纳正长大小的位置随意停放就可以开始充电了。
传统较厚的车载接收装置只能安装在底盘的前方和后方,中间是电池组的位置,如果放前或者后限制了停车入位的方向,只能从一个方向停车入位,全新方案采用超薄设计,所以停车方向不用受限制了。
我们公司是世界范围内少数具有完全自主正向开发能力的公司,我们有信心可以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我们愿意开源地分享我们的无线充电技术,共同普及这项技术,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