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科瑞咨询汽车行业信息交流群,请加微信(科瑞咨询-杨杨:autothinker99)出示名片,了解更多行业信息,定期分享行业报告。
11月中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数据显示,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比前10个月回升0.8个百分点;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分别较上月加快0.7、0.1个百分点。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今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界面新闻表示,11月中国经济的好转主要源于出口的带动,在出口这台“发动机”加速之后,经济的一池“活水”也被激发。
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11月出口金额同比大增21.1%,增速较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
“出口加速一方面将会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另一方面也将通过扩大就业进而拉动消费和服务,整个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并至少延续至明年上半年。”王静文说。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呈现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发力态势。
“供给端来看,制造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景气程度,PMI中的生产指数录得年内最高点;需求端来看,11月出口超预期增长,并开始带动工业部门补库周期再度上行。此外,在电商消费节带动下,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复苏势头,”他对界面新闻称。
分析师表示,从目前的经济恢复情况来看,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或升至6.0%左右,较三季度的4.9%进一步加快,全年经济增速将在2%左右。
“之前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5%,目前来看,可以上调至6.0%。”王静文说。陶金也表示,基于目前的经济恢复情况,四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有望回到6%左右,全年经济则基本能够实现2%的增长。
投资方面,1-11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分别比前10个月扩大0.3、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5%,降幅比1-10月收窄1.8个百分点。
王静文指出,和房地产投资相比,今年的基建投资不仅明显处于弱势,也不及过去几轮稳增长压力下的基建扩张速度。
他认为有三方面因素限制了基建投资的反弹。一是地方政府在“六保”压力下将资金优先投向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等领域;二是优质项目不足,且部分专项债资金向棚改分流;三是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地方政府稳增长意愿下降,专项债使用趋于谨慎,项目新开工节奏放缓。
陶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前三季度基建投资较弱,很大程度上和前期财政资金淤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有关,根源在于资金快速进入最前端的县市域财政环节后,并未找到足够多的合适项目。
制造业投资虽然在三大投资中处于弱势,但改善幅度最大,且有望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复苏。
“11月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贷款继续增长,在前期股市、房市、结构性存款得到弱化后,这些贷款中企业实际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有可能是提高的,这将支撑未来制造业中长期投资继续回暖。”陶金说。
王静文表示,产能利用率、利润增速和资金成本是决定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因素。下半年以来,这些因素都在逐渐向好,推动制造业投资逐月反弹。他举例称,产能利用率方面,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已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工业企业利润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改善企业家信心;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近几个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走高。这些均有利于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
消费增速不及外界预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周一在社科院《经济蓝皮书》报告发布会上指出,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其中包括需求端恢复仍然滞后于生产端,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等等。
“消费累计为负,这可能是因为之前受到疫情的冲击,对今年收入增长的预期不是特别好,还有一些(群体)就业没有恢复好,有不充足的现象。这些都会冲击消费,因此消费不能相应恢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周一表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8%,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0%。
按消费类型分,统计局数据显示,餐饮收入继上个月录得年内首次转正再次转负,11月同比下降0.6%,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按商品类型分,11月,通讯器材,化妆品,金银珠宝涨幅居前,同比分别上涨43.6%,32.3%和24.8%,石油及制品类,家具类表现较弱,同比分别下降11%和2.2%。
1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促进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做出部署,提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提振餐饮消费、扩大农村消费等措施。此外,会议指出,为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业健康发展,会议确定了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
工业延续了自4月以来的复苏状态。分析师认为,在需求端支撑下,工业经济接下来仍将保持较乐观的增长水平。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除了国内大循环将推动需求持续提升,海外需求仍然是中国工业生产的有力支撑。“疫苗的广泛使用仍有待时日,未来一段时间海外的供给缺口还需要中国弥补,这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也将继续显现。”他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界面新闻表示,疫情好转以来,基建、房地产行业持续回升,出口景气度也始终在高位,工业生产的恢复是明显快于服务业的。不过,目前工业生产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单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进一步走高的空间有限。
|